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众专家眼中的国际和平学(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28日14:53

  [编者按]2003年11月18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国际和平研究所共同召开了和平学研究座谈会,现本刊根据各位专家学者座谈内容,特节录整理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朱成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南京国际和平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目前和平学在发达国家已经很盛行了,世界上42个国家、200多个高等院校设置有和平学,专门致力于和平学的研究,和平学一般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和平运动、或者说是和平活动,和平研究和和平教育。和平也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战争与和平的范畴,他的外延已经拓展至18个子课题,如和平与环境、和平与反恐怖、和平与人权、和平与妇女儿童权益等等,现在地球上人们的联系与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切,国与国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已经形成一个“地球村”的概念,和平与发展才是世界的主潮流。因此,和平已经成为一种学术问题,是一种值得研究的课题,但是,在目前的国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和平学,我们南京国际和平研究所也是希望走在国内同行的前列,拿出一点研究成果来。我们争取在南京大学开设一门和平学,把课开到高校去,这个与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周晓虹联系,对方表示了很大的兴趣与热情,应该不成问题,在南京大学开课,其影响也会比较大。

  冯亦同(南京市文联原副主席、作家、诗人):

  记得我国五十年代初有一个和平运动委员会的,我当时作为少先队员还向委员们献过花,印象非常深刻,后来讲阶级斗争,搞对立,就不提和平了,现在看来,和平还是世界发展的主潮流。有和平才有发展。

  我在网上看到很多有关和平的资料,我们绿色南京就有和平的概念,应该培育和平之树。和平学是一个新兴学科,应当为人们所重视。作为一个南京市民,作为一个曾起草和宣言的文化工作者,要为和平南京尽一份力,社会各界都要重视,和平学的研究一定会吸引更多学者。

  雷建功(南京市民乐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

  和平学我是第一次听说,有幸参加今天这个会。在与朱馆长接触的瞬间受他的感染启发策划了一个和平音乐计划,上个月我看到赵季平先生作品,听了第一章,用音乐来沟通世界和平是再好不过的,音乐不分国籍,人种,赵先生很认真、细致,他的作品很有感染力、振撼力一定会感染全世界人民。和平作为一个学科,很有必要引起全世界人民的重视,希望更多的人来从事和平学的研究,多考虑用艺术的形式来表达和平,热爱和平。

  孟国祥(南京医科大学医政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和平学是一个新学科,介绍的很少,国际上著名的大学对和平学的研究已有不少,和平学对于近代中国的历史,特别是南京这个特定的城市来说尤其值得思考,主要是让南京人有共识,要宣传,要有研究成果,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应超出政治范畴,从各个角度加强研究。过去我们注重研究日军暴行对和平的践踏,现在要拓宽视野,世界人民都渴望和平,但有无一个普遍的准则,政治有政治的准则,经济有经济的准则,现在要宣传做讲座出简报,但这还不够,要踏踏实实地进行研究,和平学研究很有意义。

  经盛鸿(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听了朱馆长的讲话很兴奋,和平是当前世界发展的主潮流,和平学的研究能够推动南京大屠杀的研究,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以历史为鉴,面向未来,南京是一个特殊的城市应该做好,我要全力以赴地参加这项研究。

  谈臻(江苏法德永衡律师事务所一级律师):

  和平学对我来说是一个新学科,和平学应成为研究社会、历史、文化的主题,也是人类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你活我也活,而不是你死我活,南京作为一个特定的城市更应该追求和平。和平与战争是一对孪生兄弟,现在要找到避免战争的力量,平衡的方法,我们研究和平的同时也要研究战争,要把它穿插进去,起到砝码的作用。作为一个律师我为幸存者进行过司法援助,希望有院校能够设立有关机构,招收学生学习和平学,这门学科要有长期性、系统性,要培养人才。和平学也是一个政治概念,有很深的内涵,大有可为,希望学者们能够独树一帜,大力推动这门学科。

  张宏(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博士):

  我是学建筑的,与齐康老师参加了纪念馆的设计,现在还在做。作为一个学科要进一步发展必须有一个产业的问题,如和平运动、和平研究同时还包括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景观学、心理学、环境学、城市学、建筑学等学科,概念性的建设要从纪念性向公共性转化,从史料的收集到历史的研究现在要进入和平事业阶段。我在两个建议:一是编一个有南京大屠杀地点的地图,讲述南京各地发生的侵华日军暴行,如烧杀奸淫暴行分布图。二是在中国境内有很多惨案,也可编一部地图,以引起人们对世界、中国苦难历史的反思,将来如果有可能,可编成世界地图,讲述世界各地,古今中外的惨案。我想这对人们维护和平,热爱和平具有积极意义。

  卢海鸣(南京出版社编审、博士):

  我生在六十年代,可谓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和平学的创意很好,人的因素很重要,研究人员要考虑梯队问题,建设一支老中青结合的专家学者队伍,研究至少也要有规划,如短期、中期、长期规划,范围要拓展,可做的东西很多,要出成果。南京目前有绿色南京、文化南京,有我建议:是否可出一个和平南京丛书?以宣传南京热爱和平的城市形象。现在网络十分普及,影响也越来越大,可否开设一个和平宣传的网站,让人们从各个层面来了解和平学,扩大和平学的影响。

  苏智良(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关于和平学我早就听说过了,南京在这方面很超前,研究战争的人对和平更有感触。我认为:一能否与欧洲、日本的有关人士进行联系,看看他们是如何做的?可否取长补短?二是开设网站,网络对青少年具有更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举办一些会议或活动,对青少年进行和平教育,进行各方面广泛的合作。把研究成果普及到社会,不是在家里研究,要与全社会共同合作。

(来源:南京国际和平研究)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料征集电话:(86)025-86612230 E-Mail:nj1213@vip.sina.com
联合制作:新浪网 龙虎网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