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南京有座邓小平倡导建立的纪念馆(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4日18:54
南京有座邓小平倡导建立的纪念馆(图)
邓小平同志题写的馆名。

  在南京城西的江东门,有一座海内外闻名遐迩的纪念馆。

  凡是去过该馆的人,都会清楚地记得有这样一个场景,在一座长20米、宽6米的巨型花岗岩石碑和三排常年郁郁葱葱并被修剪得整整齐齐的松柏前,每天都有中外观众敬献花圈,默哀祈祷,悼念被侵华日军屠杀的30多万南京大屠杀遇难者。每当解说员告知石碑上镌刻着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16个大字,系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时,人们纷纷摄影留念,从心底油然升起一股对伟大的爱国者邓小平同志崇高的敬仰之情。

  巧合的是,截至今年8月14日,从这座石碑走过的中外观众,刚好达到10000000人。开馆19个春秋,有一千万名观众在这里接受了历史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该馆因此不久前被中宣部、民政部、人事部、文化部等中央和国家四部门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

  从事博物馆工作的人或许知道,该馆不仅是我国抗日战争系列历史博物馆中第一座博物馆,也是在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和支持下建立起来的。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第一”这个数字,往往是与历史性的突破联系在一起的,意味着胆识、谋略和创举。

  众所周知,虽然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中国人民抗击一系列外来侵略取得的唯一胜利,但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国大地上反映这段历史的博物馆没有一座,成为一个历史的空白和遗憾。

  1982年,日本文部省将中学历史教科书中“侵略”中国,改为“进入”中国,妄图以此篡改侵略历史,激起了我国人民的愤怒,人们纷纷以各种方式,抗议日本政府否认侵华史实的卑劣做法。与此同时,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和遗属,以及南京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师生,有的上书中央领导,有的给江苏省和南京市领导写信,要求尽快建馆立碑,“把南京大屠杀血的历史铭刻在南京的土地上”。

  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邓小平同志指示说:“日本岸信介到处树碑,我们也要给他树碑,树他侵略之碑。”岸信介何许人也?岸信介系日本前首相,曾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甲级战犯嫌疑犯。在他连续担任两届日本内阁总理大臣期间,曾经极力粉饰加害的历史,掩盖日本侵略罪行。邓小平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岸信介为军国主义树碑立传的实质,针锋相对地提出要“树他侵略之碑”,实际上是在原则问题上不让步的范例,同时也展示了伟人的爱国情怀。

  江苏省和南京市政府顺应领袖和人民的呼声,决定将建馆、立碑和编史三件大事同时抓起来。建馆——开始着手筹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立碑——要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主要遇难地或丛葬地分别树立纪念碑;编史——组织一批历史专家,编写南京大屠杀史料书籍。

  建馆首先要选址。历史上的江东门是南京城郊区的小镇。镇东边有条江东河,江东河岸是一片杂草丛生的土坡和坑坑洼洼的小水塘,东北角落有一座国民党建造的陆军模范监狱。

  据史料记载,1937年12月16日,侵华日军将囚禁在陆军监狱的一万多名被俘的中国军人,以及从城西一带抓获的居民,从监狱内分批驱赶出来,在东至大士茶亭西到江东河约一华里范围内,用机枪扫射,实行集体屠杀,遇难同胞的遗体暴尸一个多月后,大约在1938年1月左右,被红卍字会就近收埋于江东门两大土坑(水塘)和一条壕沟(中国军队为抵抗日军挖掘的战壕)内,故称江东门万人坑遗址。为了选址,南京市文管会(市文物局前身)派专人在此试探发掘,很快发掘出大量遗骨,白骨森森,与历史记载相互印证。经多方征求意见,遂决定在江东门建馆,并于1983年12月13日,即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遇难46周年之际,在江东门举行立奠基碑仪式,正式迈开了建馆的脚步。

  树碑的工程面广量大。南京市政府领导采取“统一命名、属地负责、分头筹建”的办法,要在南京大屠杀主要历史遗址上建造13块形状不同的纪念碑。这些碑统一由南京市人民政府具名,但由遗址所在地区(县)政府负责出资建碑和管理维护。这一招果然灵验,中山码头、煤炭港、草鞋峡、燕子矶、东郊丛葬地、挹江门、汉中门、清凉山、五台山、上新河、普德寺、正觉寺等一批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的建造工作很快得到落实。

  编史工作也迅速启动起来。南京市成立了以南京大学历史系高兴祖教授为组长的编史工作小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邹明德、胡菊蓉研究员,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孙宅巍研究员,南京市档案馆陈娟研究员等一批专家聚集在一起,先后赴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上海图书馆、金陵图书馆、南京市档案馆等各大档案馆、图书馆查找历史资料。由于历史原因,尽管南京大屠杀事件距当时已46年,但国内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资料除散见于报刊杂志中的零碎资料外,还没有一本由中国人编撰和正式出版的南京大屠杀史料书籍,而在日本,左中右派学者,均有关于南京大屠杀论争的书籍出版。中国学者们意识到,这一不正常的状况必须改变,尽快填补这一历史的空白。

  正当南京建馆立碑编史工作蓬勃展开的时候,1985年3月,邓小平同志来南京考察。在东郊5号宾馆内,邓小平同志认真听取了时任江苏省委副书记的柳林同志和南京市市长张耀华同志,关于南京筹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工作情况的汇报后,邓小平同志十分高兴,欣然命笔,在一张长1.2米、宽0.6米的宣纸上,题写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十六个大字,字体刚劲有力,错落有致,表达了伟人邓小平同志对筹建该馆肯定和支持的态度。

  邓小平同志亲笔为纪念馆题词的消息传至正在建馆立碑编史工作的建筑师、工人和历史学家之后,人们倍受鼓舞。为了赶在抗战胜利40周年之际建成开馆,这个项目是以“南京市第一个深圳速度”命名、被列入“1985年南京市十大建设工程”,并由当时市长张耀华同志亲自担任总指挥。为了按时建好这个有意义的工程,张市长几十次亲临现场指挥,就连大年初一也没有休息,和工人们一起奋战在工地上。人们互相支持、通力协作,终于在1985年8月15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13处遇难同胞纪念碑全部建成,正式对外开放。紧接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稿》也由江苏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问世。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成开放两年后,1987年7月7日,在北京的卢沟桥,北京市建成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1992年9月18日,在沈阳市柳条湖旧址,沈阳市建成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随后,哈尔滨市建成了“侵华日军第731细菌部队罪证陈列馆”,上海市建成了“淞沪抗战纪念馆”,山东省建成了“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等等,一批抗日战争的博物馆、纪念馆,如雨后春笋般地在中国大地上陆续出现。

  该馆的建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了一处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面对着累累白骨和惨不忍睹的历史照片,许多群众边参观边流泪,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南京一中的学生杨明的观后感题目是《刻骨铭心的国耻》,此文获得了全国中学生作文比赛一等奖。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专门选择该馆作为少年大学生成人宣誓仪式的地方,每年从合肥赶来举行宣誓,增添了莘莘学子的爱国情感。在该馆与70多所院校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名单中,除南京大学、东南大学、金陵中学等几十所南京的院校外,北京中关村中学、西安长安大学、山东曲阜师范学校、安徽工业大学、上海靜安寺中学、大同中学、市西中学等外省外市的20多所院校也榜上有名,他们每年组织学生来此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该馆是维系中日友好的一根纽带。在开馆的当天,日本劳动者协会的会长市川诚先生送来一座“镇魂之钟”,以钟声告慰和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亡灵。日本日中协会从建馆以后翌年开始,每年春天都组织 “南京大屠杀献植访中团”,日本国民来南京植树,19年来从未间断,这项活动的发起人,老团长菊池善隆故去了,林佑一先生(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日本首任驻华公使)、白西绅一郎先生先后接任团长,继续坚持,经他们亲手栽种的梅、榉、桃等树木,已经在南京成活了5万多株,植树访华团的成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他们编印的19本观后感书籍的书名一起沿用《绿の赎罪》,表达他们用植树造绿的方式向南京人民乃至中国人民赎罪的初衷。无独有偶,每年的8月15日,日本“铭心会”访中团像侯鸟一样,每年都要准时来该馆举办“把亚洲太平洋地区遭日本侵略受害者铭刻在心”和平集会,也连续坚持了19个年头。据统计,建馆以来,来该馆参观的日本观众达45万人次,他们中的许多人,正是在这里了解历史真相后,回到日本从事反战和平运动和日中友好活动,如松冈环、由木荣司、山内小夜子、黑田薰等。

  该馆已成为国际和平交流的一扇窗口。在该馆大事记上,清楚地留着一批外国领导人来此参观的记录。例如,澳大利亚议长玛格里特·里德,泰国前总理安南·斑雅拉春,韩国前总理卢信永、姜英勋,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海部俊树等。该馆还走出国门,在日本、丹麦、美国的30多座城市举办展览和开展和平活动,其中2001年12月在美国旧金山举办南京大屠杀史实展览时,在圣玛丽诺大教堂举办的和平祈祷仪式,吸引了3000多名美国各界人士参与,美国主要传媒ABC、NBC、CNN,均在第一时间向全球作了报道。2002年3月,由该馆发起并主办的“历史认知与东亚和平论坛”,吸引了中日韩三国118位历史学家和市民团体负责人的参与,并于去年4月和今年8月,分别在日本东京和韩国汉城举办第二、第三届“历史认知与东亚和平论坛”,并从南京开始,着手编撰中日韩三国共同的历史读本——《东亚历史》。此外,我们还在南京举办国际和平集会,发表了中国第一份城市和平宣言,组织和平烛光巡游,成立南京和平鸽艺术团,在南京大学等高校举办和平学讲座等系列和平活动,努力为打造南京国际和平城市形象而出力。

  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对该馆给予厚爱、关心和支持。建馆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尉建行、李长春、杨尚昆等,先后来馆视察、参观和指导,特别是今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莅馆视察时指出:“这里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地方。任何时候都要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这段惨痛的历史”。总书记的一番话,对该馆全体员工是莫大的鼓舞和鞭策,他们一致表示要把这座由邓小平同志倡导和支持,并得到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注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好。因为这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项光荣而神圣的使命。

  本文作者系南京国际和平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南京师范大学特聘硕士研究生导师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

(来源:《南京国际和平研究》总第3期)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料征集电话:(86)025-86612230 E-Mail:nj1213@vip.sina.com
联合制作:新浪网 龙虎网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