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评论:小泉讲恨罪不恨人是对历史无知的表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7日10:03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的发言再一次让人们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他近日再次表示要参拜靖国神社,并且告诉人们,中国的孔子说过“恨罪不恨人”。对于过去的历史,他表示,无论哪个国家都有追悼战死者的心情。以什么方式进行追悼,别国不应该干涉。

  坦率说,中庸仁道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而即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恨罪不恨人也曾经作为中国民众对待日本战俘的一种原则,彰显了一个民族浴火重生之后的理性和宽容。但是“恨罪不恨人”的话从小泉纯一郎这样一位国家的领导人嘴里说出来,听起来不但有一种对未来的戏谑,更有一种对历史的无知。

  那么究竟什么是中日关系中的“恨罪不恨人”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亚洲二战受害国,所恨的是什么罪,而犯这些罪的,又是什么人。中日关系中的所谓罪,是少数至今还冠冕堂皇供奉在靖国神社的人对人类普世价值的违背和挑战。数千万无辜者的生命在短短的几年间,消失在一个疯狂的思想背后。因此恨罪不恨人,在中日关系中,不能只看“不恨人”,更要看“恨罪”。

  在20世纪那个充满硝烟的年代里,犯下累累战争罪行并且今天还被供奉在靖国神社的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当时日本的高层,是当时日本国内如小泉纯一郎般执掌国家公权力的政治“精英”。尽管在今天的历史记录中,他们的人数并不多,也没有理由认为他们代表整个日本的民意。但是仅仅一群人,所犯下的罪行,让中日两国人民直到今天还无法完全走出来,这种罪行,并不是恨罪不恨人一句话就可以开脱的。

  因此,恨罪不恨人,并不意味着可以把历史的篇章重新改写,也不意味着不恨之人,就可以重回无罪之身。只是意味着,我们在看待历史的时候,应当跳出简单的个人恩怨,从民族的高度,为历史找到一个理性的发展方向。这种寻找是双方面的,它同时也要求日本政府能够从历史中反思其罪,学会做人。如果有人把恨罪不恨人,作为今天无视历史的借口,那么历史必然将其罪其人一并书写在公众的思想深处,而对两个民族的未来,造成无可弥补的伤害。所以在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时候,请勿“恨罪不恨人”。

  小泉纯一郎以首相的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对于公众而言,无异于在国家层面上,对于犯罪之人给予时代的肯定。更何况这是在小泉多次表示理解亚洲各国对其参拜靖国神社的担忧之后作出的。其实对于小泉自己来说,也应当好好反思一下。言而无信的人,人们往往是恨其无信,而非恨其为人。 【作者】商汉

  《国际先驱导报》法律声明:本报记者及特约撰稿人授权本报声明:本报所刊其撰写的稿件和提供的图片,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有需转载者请致电010—63073377)。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料征集电话:(86)025-86612230 E-Mail:nj1213@vip.sina.com
联合制作:新浪网 龙虎网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