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上西义雄:中队长下指令说“俘虏全部杀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4日17:10

  上西义雄

  1914年11月生

  南京战时 第16师团步兵第33联队第2大队

  2000年9月采访

  我在昭和9年(1934年)作为现役兵被派遣到满洲,去了齐齐哈尔。

  一年零八个月的满洲派遣结束后,我回到久居,接下来一年不到就爆发了支那事变。那年的8月27日,紧急动员令来了,我又回归了原队。这时候我是上等兵。我伤了脚是在突袭紫金山之后不久,我下到野战医院,让他们帮忙把弹片取出来后涂了碘酒,接着马上就好了。两个星期以后,我又回到了南京。

  中队长下指令说“俘虏全部杀掉”

  在我回归原队的时候,我们中队驻扎在难民区里面的金陵大学(今南京大学)。中队本部也在金陵大学。我们离开南京之前驻扎的地方是太平门附近。警备大致是在南京附近进行。我在那里待了一个月多一点,在城墙附近警备。当时联队也设立过慰安所,不过具体地点我不知道。

  我12月底从野战医院回归原队,两天后马上虽中队对南京城内进行了大约20天的扫荡,每天都扫荡。当时败兵还有很多,在南京城内,他们一般躲在民房的厕所或者阁楼里面,我们发现了就把民房包围住,把他们成串地拉出来。我们通过手趼上子等来区别普通老百姓和便衣兵(身穿普通服装的士兵)。然后就看是不是年轻。总之,只要是男的就拉过来。把人带走后我们没进行过查问。我们把他们反绑成一串。这样还不算清理,下一步我们就让他们乘上手摇的船,然后把船弄翻,把人沉了下去。一次大概载五十四五个人。第二天也这么做。另外,我们还让他们在江边排好队,用轻机枪“哒哒哒”扫射。因此,尸体堆得跟座山似的。

  当时重机枪也出动了。第2机枪中队在船上装了弹药和三挺重机枪,派了四个人来扫射。

  处置俘虏是师团下的命令。实际上给我们士兵下命令的是中队长,他下指令说:“俘虏全部杀掉。”我不清楚我们究竟傻乐多少人。每天每个小队一般处置五六十个人。

  我看见过处置尸体的场景。扫荡完了用机枪扫射,大概花了一个星期到10天的时间。我们每天都出动。关于那些尸体的处理,就是我们中队先把人处置了,再让中国人收拾干净,第二天再打死一批,然后再收拾,天天这样。

  处理尸体的地方在南京城外,扬子江沿岸的码头一带。说到处理,就是把尸体扔到江里。负责扔的是中国人自己。他们的衣服上有蓝色和黄色的圆形标志,形状像是菊纹(日本皇室的徽章。——译者注)上的花瓣。这标志就别在胸前。别了这标志的中国人就只负责处理尸体。我们一般用普通老百姓来干这活。

  他们用受把尸体拖起来扔到江里去,人数大概有一个分队,12个到13个。这些人都是听从日本兵的指示来收拾尸体的。

  确实把尸体浇上油烧了

  我们也确实把尸体浇上油烧了。那是在南京城外的小河里烧的,用了中国老百姓来干。往躺在那边的尸体上浇上油就直接烧了。烧尸体的事我们干了很多回,数也数不清了。

  12月20日左右,就在我们扫荡的时候,我也每天都能看到别的部队烧尸体。把尸体运到江上的船有30艘左右,大约两个星期里我每天都能看见。我们是在陆地上处理的,动用船只的是工兵队。他们动用铁船拖尸体,也用木船。我看见过很多用绳子扎住了拖走的尸体。

  我们烧尸体理由是,尸体大致一个星期就开始腐烂,肚子会膨胀开来,到时候会发臭。我们也没戴面罩,就那样烧了。尸体本身有油,火烧得很旺。我们是以分队为单位干的。烧掉的数目相当大。

  我们首先进行的是扫荡,搜出人来进行处置,最后处理尸体。使用中国人把尸体扔进江里,或者浇上油烧了。那是中队长直接下的“处理尸体”的命令。各小队全部出动了。扫荡也是中队三个小队的六个分队轮流出动的。

  我们也派出一个小队左右的人去金陵女子大学搜人。我们还去突袭了德国大使馆。通过国旗认出那是德国的。我们进去了。虽然遭到了抵抗,不过我们还是进去了。难民区虽然规定不能进去,可我们还是叫着“扫荡、扫荡”进去了。我真的希望年亲人能够听听我们战争的辛苦,听听我们在南京紫金山发动突袭时候的心境。部队突袭的时候,大家的心情,怎么说彩号呢?真的,全副身心都发狂了。然后,大家结成一条心突袭了。

  我希望年轻人能够明白前人的辛苦。都60年过去了,我儿子却一点也不明白战争是怎么回事。有记录60年前的事情的书吗?如果有这样的书的话,我希望他们能读一读。

  来源:《南京战·寻找被封闭的记忆》 上海辞书出版社

(来源:《南京战·寻找被封闭的记忆》 上海辞书出版社)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料征集电话:(86)025-86612230 E-Mail:nj1213@vip.sina.com
联合制作:新浪网 龙虎网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