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本敏正 1916年2月生 南京战时 第16师团步兵第33联队第3大队 2000年1月采访 我是(昭和)11年(1936年)的兵。战争打得最激烈的时候,我在12年(1937年)的11月住进了医院。 我是在我们从白茆登陆后出发去南京的途中,在支塘镇受的伤。于是我退回到了上海的野战医院。我出院是在12月的二十二三日,那时上海的战斗已经结束了。我们占领了上海后,外国的公馆之类的就都关门了,满街都是日本兵。 在上海那边的江岸……有过支那人的尸体。我没法识别那是普通老百姓还是士兵。他们已经基本上不穿士兵的衣服了。那时候就算是个普通士兵,只要发现有危险,也会马上把衣服脱掉,换上一般的支那衣服。 后来,我搭了条从上海运送什么行李去南京的小船,去了南京。我到达南京已经二十四五日了,战斗已经结束了。 接着我在南京的入口港下关上岸。由于联队本部就在南京,和我同行到南京的少尉就上联队本部去了。当时我的中队到了一个叫做江宁镇的地方,我后来就搭便车去了江宁镇。江宁镇就在南京前面的一点的地方,从距离上来讲,它大概离开南京五六里吧。我曾经在江宁镇这个地方执行过警备任务。我就是在那里回归原队的。 船靠岸后,从下关的栈桥上岸时,我见到了尸体。当时就是这么个情况。尸体就扔在扬子江岸边,多得数都数不清了。虽然没铺满地面,可有的地方摞起来了。我没法判断尸体有多少,但我想,光那快地方就有500或1000吧。 向中队长报告完毕后,我就回归了原队,进部队一看,发现有一个支那人。我记得他好象姓“陈”,是个上海人,像是因为战争才到南京的。他相当有文化,英语和拉丁字母都会。我们没让他在中队,而是在我们分队上打杂,煮煮饭什么的。 待在江宁镇的大概有两个中队。在江宁镇,我们打过一回扫荡战。因为不再处于战斗状态,我们的士兵就擅自去征发了。不过那是别的中队的事情,所以我不知道当时他们大概去了几个人。那个村庄就在离江宁镇一两里的地方,很近。听说,他们一去那个村庄,人家就把酒啊什么的全拿出来款待他们。接着好像突然响起了枪声,有人朝他们开枪了。可能那附近埋伏了支那兵。由于发生了这样的事,所以中队就派兵去扫荡了。我们派翻译去探查过了,不过,死去的日本人的遗体却没能找到。 在江宁镇,上头没下过一定要放哨的命令,所以我们也就没怎么执勤。我没什么事好做,整天“晃荡晃荡”,有时候就去扬子江岸边走走。有一回,上面的老兵带我到扬子江那边观察情况。扬子江上有很多小船。虽然没任务,可我们还是喊“来、来”,叫他们到岸边来。我们是武装好了去的,对方看了也怕,所以就来了。那产很小,就能载下一两个人。接着我们就上船跟他们说话,问他们有没有装什么货物。碰巧的话,我们兴许就能拿到什么好东西。 在江宁镇担任警备任务时,我住在中国民宅里。本部也在民房里。 来源:《南京战·寻找被封闭的记忆》 上海辞书出版社 | ||
(来源:《南京战·寻找被封闭的记忆》 上海辞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