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决后,刘连仁的儿子刘焕新(右)向法庭外的支持者挥手庆贺胜利。 1995年,刘连仁(左)与37年前发现他的猎人夸田清治亲切握手,回忆往事,如在梦中。 刘连仁,山东省高密县人,1944年9月被日军强行掳到北海道,并被强迫在北海道某煤矿从事劳动;1945年7月逃脱,此后在北海道山林中度过了13年艰苦的野人生活;1958年回国。1996年3月,他向日本法院控告日本政府,要求日本政府作出道歉并支付2000万日元的赔偿。2000年9月2日,他因胃癌去世,享年87岁。按照他的遗愿,他的家人继续进行诉讼。 2001年7月12日,日本东京地方法庭判决日本政府赔偿刘连仁2000万日元。 本文详细介绍了刘连仁在日本度过的13年艰难的生活和受到的非人的折磨,并力图通过他的经历,引发读者对过去那段历史的思考。 祸从天降 刘连仁是山东省高密县井沟镇草泊村农民。1944年农历八月廿七,正是农民忙着播种小麦的季节。31岁的刘连仁刚下地种完麦子回家,同村人吴天富前去叫他吃午饭,商量请他去帮忙料理丧事。刘连仁推辞不过,手里拿了块熟地瓜吃着便向外走,不料一出门就遇到一伙伪军,不由分说就被绑了起来。当天村里共有20多人被抓,但没走出村头,各家人都凑钱把人赎了回去。只有刘连仁家里没钱,被当做无业游民抓走了。没想到这一走就是14年。 原来那帮伪军是专门替日本鬼子下乡抓劳工的。刘连仁被押解到高密县城,和他关在一起的有80多人,都是高密、诸城、胶州一带的贫苦百姓。他们曾两次集体逃跑没有成功,有6个人在逃跑时被鬼子开枪打死,刘连仁脑门上也中了一枪。 不久,刘连仁同许多同胞一道,在日本兵的刺刀押解之下,被带到青岛。他们被关押在伪劳工协会,换上旧军装,照了相,逼着按了手印。10月11日,刘连仁同800名同胞一起在青岛大港码头被逼上日本“普鲁特”号轮船,被当成“俘虏兵”,装入运货的船舱,运往日本。 地狱般的生活 轮船在海上航行了六天六夜,他们在日本一个叫门司的地方下了船,而后到达北海道空知支厅沼田町,分配到一个叫“明治矿业股份公司沼和矿业所”的矿山做苦工。这一天是1944年11月3日。 11月的北海道已是冰天雪地,连树木也冻裂了皮。200名劳工每天只发一袋半粗面粉,连喝面糊糊都不够。没办法,只好掺些野菜、果渣、橡子面甚至木屑,煮成稀糊,每人喝上一碗。有些人饿极了,就从垃圾箱里拣日本人扔掉的乱七八糟的东西吃,也有的人跑到日本人伙房的污水缸里偷捞饭渣填肚子。 在这种生活条件下,劳工们开始下矿井挖煤了。矿洞里黑乎乎的,也没有安全设备,空气中弥漫着脏臭味。每人每天必须挖出2吨煤,完不成定量,日本人不但不让吃饭、休息,还用皮鞭抽、皮靴踢,经常把人打得皮开肉绽,鲜血直流。矿井里,塌方掉煤块砸死砸伤人是常有的事。受了伤不给治疗,更不准休息,许多人就这样被活活折磨死了。有时,刘连仁被叫去挖埋在煤下的死尸,挖出来的尸首脸涨得发紫,龇牙咧嘴,眼珠子都鼓了出来,看了令人毛骨悚然。 为了能完成规定的产量,刘连仁想了一个办法,早晨喝点稀饭,再多喝水,把肚皮撑起来,省下那个惟一的窝窝头,揣在怀里留着下井干活饿极了再吃。不过不能让监工看见,只好藏在煤块下。可是矿井里老鼠太多,一不小心就可能被老鼠偷吃掉。 有一次,刘连仁的一位难友藏的干粮被老鼠吃了,他饿得直冒虚汗,干活没了力气。日本监工发现后举鞭就打,这位难友忍无可忍,顺手一抡铁锨,劈中那个家伙。这下可惹下大祸,日本人剥光了他的衣服,绑在一棵树上用冷水泼,一会儿便成了一个冰人。就这样,中国同胞被砸死、累死、饿死、冻死。不到8个月,200名劳工只剩下70多人。 逃出虎口进深山 这种地狱般的生活谁能忍受?刘连仁下定决心,即使被抓回来杀了,也要逃跑。他把逃走的想法告诉了同乡难友邓撰友、陈增福、陈国起和杜贵香,得到了异口同声的响应。1945年7月31日,刚吃完晚饭,刘连仁和四个老乡瞅准机会冲进厨房抢了一些干粮,不顾敌人开枪示警,翻墙而逃。墙外是一个粪便池,他们拼命从池子里爬出,一口气狂跑,终于摆脱了监工的追捕。 从此,刘连仁他们开始了异国他乡的流亡生活。往哪里去呢?他们以为西北方向会有通往祖国东三省的旱路。凭着大树上绿苔的多少,太阳的出没,他们在深山中好容易才辨明了西北方向。 一天,他们爬上一道山岗,望见山下有日本妇女、老人在田里劳动。日本人种的庄稼开着诱人的小白花。强烈的饥饿感涌上心头。刘连仁对大家说:“走,到山下弄点吃的,不然会饿死的。”说完,他率领四个老乡下了山。他们刚到山脚下,忽然听到竹林里沙沙作响,竹枝动处有人影晃动。坏了!被日本人发现了。二十几个日本人形成了一个包围圈。虽然村里剩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残和妇女,但5个人早在煤矿就被折磨得皮包骨,除了逃跑别无他法。刘连仁跑出一程回头再看,只剩下陈国起、杜贵香跟在后头,显然,邓撰友、陈增福被日本人抓走了。想到这两位患难兄弟凶多吉少,三个人禁不住恸哭起来。这次下山,使他们失去了两位难友,但意外地发现地里开白花的是土豆,从此,他们白天在山里转,夜里下山挖土豆吃。 几天以后,刘连仁等走到海边,发现海边有冒着白烟的火车。他们想,日本有铁路通往朝鲜,到了朝鲜再往北不就是咱们的东三省吗?于是三人决定,白天躲在山里,晚上沿着铁路往北走。有一次正走着,突然碰到铁路上的人,只隔几步的距离,跑已经来不及了。对方问话,多亏三人都会几句日语,黑里含含糊糊地居然应付过去了。又有一次,三人在山上一棵树下休息,一只狗熊迎面走来,吓得大家直打哆嗦。刘连仁年龄大几岁,阅历多一些,他忽然想起在家乡时老人讲的故事,说狗熊虽厉害,但不吃死人。于是三人立刻躺在草丛中一动不动,连气也不敢喘。果然,狗熊好像没发现有人,掉头走了,他们才幸免葬身熊腹。 北海道的天气令人讨厌,6月才化完雪,9月又飘起雪花来。地上有积雪,落下脚印少不了引人来找,再遭到毒手。怎么办呢?惟一的办法就是在山里找个洞穴躲起来,过了冬天再想办法。他们踏遍了山山岭岭,也没找到一个理想的山洞,大家失望了。刘连仁说:“没有山洞我们可以自己动手挖,先避过寒冬再说。”他们从铁路边工棚里找到了一把旧铁锹,选了一个僻静的山沟,就开始挖洞,同时夜里还要下山搜集过冬的食物,海带、鱼干、土豆,凡能充饥的什么都要。挖好洞,存下些口粮,大雪随之就封山了,再出去活动就会被人发现。 于是三人蜷缩在洞里开始过冬。天气太冷了,他们从田野拣来纸袋子,用榆树皮缠成绳子绑在身上御寒。漫长的冬季,存的口粮不够吃,他们都自觉省吃俭用,饿极了吃口海带、啃口土豆、舔口雪水,算是一顿饭。为了减少饥饿的感觉,缩短冬日之苦,他们学习动物冬眠,多睡觉少活动。后来大雪封住了洞口,透不过气来,扒了十几尺深,才露出个口子来,雪花顺着洞口飘进来,身上像被刀割,简直要把皮撕裂开似的。封一次扒一次,就这样提心吊胆地熬过了第一个穴居的冬天。 盼到第二年天暖雪化,掐指一算,已在洞里呆了半年多。乍一出来,个个面色发白,双腿麻木,见光流泪,浑身酸痛,已经不会走路了。他们用手揉搓着双腿,扶着树木重新学习走路。练习了好久,才慢慢恢复走动。 能走路还得想办法回祖国,三人决定漂海。一个月夜,三人发现一条小船,就扬帆下海,可是船往西北漂了一会儿,又往回漂。原来是东南风刮到山谷又折回来。三番五次总是漂不出去,眼看天亮只好回来,漂海回国最终失败了。 后来,他们碰到一个60岁左右的渔民,看样子很善良,就央求他送他们海。这老渔民担心落个叛国罪,摇头拒绝了。这样不但没得到帮助,还引来了日本人搜山。三人在山里躲了五六天,看看没有动静,估计搜山的日本人可能撤退,想下山找点吃的。谁知途中碰上了20多个日本人,原来日本人并没有撤走。他们猝不及防,两个同伴被抓走了。 五位同胞一起逃出虎口,现在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刘连仁绝望了。“该是我命绝的时候了,与其被他们抓去活活折磨死,还不如自行了断痛快。”他想。刘连仁抹掉脸上的泪珠,面朝祖国跪拜了亲人,慢慢地挽起了草绳,搭上了树枝……谁知这条草绳日久腐烂,刘连仁身材高大,一上吊绳子断了,他被重重地摔在地上。刘连仁挣扎着爬起来,坐在石头上又想:我刘连仁自幼没做过亏心事,被日本人抓了劳工,吃尽了苦头,活到如今,为什么要落个这样的下场?不能死,要活下去! 虽然是穴居野外,也得想法弄锅找火吃熟食。刘连仁每次下山搞食物,都留心找火柴和煮饭用的炊具,费了一年工夫,他弄到了一个新火炉和一把质量不错的小铁壶,这就是他的锅灶了。炉和壶成了刘连仁的伙伴,帮他生活下来。第三年找到了一把雨伞和雨布,下雨不怕了;第五年找到了两根针,衣鞋破了可以缝补缝补:在第六年,又找到了一件美式军大衣,既当衣服又当被子。就这样一春复一春,一冬复一冬,过着辛酸的生活。 有一次,一个采栗子的女人在山上遇到了他,吓得鬼哭狼嚎般地逃下山去。她怎么吓成这个样子!刘连仁边想边到小河边一照,哎呀!自己也吓了一跳,原来由于长期没剃头刮胡,须发蓬松,污垢满面,衣着褴褛,活像一个野人。 结束13年的野人生活 刘连仁把一年分成两季,下雪是冬季,化雪是夏季;月亮圆一次是一个月,太阳升一次是一天。他就这样盘算着日子,迎来了第十三个冬季。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一架打稻机旁,找到了半袋大米,一桶煤油。真是好运气,恐怕这是十几年来最舒服的一个冬天了。他省吃俭用,直到来年1月还有米和油。 因为这年烧火较多,洞上很厚的积雪让热气化出碗口大的一个空隙,可以窥见青天,并听到外边的动静。一天,洞外传来嚓嚓之音,刘连仁出去一看,只见外边全是人的脚印,顿时感到自己被人发觉了。原来那是一个叫夸田清治的猎户,在追野兔时发现了刘连仁住的洞口。时间是1958年2月8日。刘连仁只好逃了出去,但因为严寒,晚上还得回洞休息。几天后,夸田清治带着10多个人找到了刘连仁,刘连仁奋力搏斗,终于再次落到了日本人的手里。起初日本政府诬蔑他是非法入境的特务,在东京华侨协会和日本红十字会等友好团体的大力帮助下,刘连仁被证实是日军侵华时抓来的劳工。1958年4月10日,在祖国的关怀和中日友好人士的帮助下,刘连仁踏上了归国之途。竹水 | ||
(来源:环球时报) |